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九游游戏下载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14   访问次数:13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21-64252926

电子邮箱:zihuan@ecust.edu.cn

学院网址:https://zhxy.ecust.edu.cn/

 

专业名称: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优势学科融合而成。学院拥有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培优方向“流程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低58碳高效利用”,国家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市一流学科,环境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热能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储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博士点。20218月学校成立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挂靠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1月碳中和产业学院获批上海市第二批重点产业学院。

学院有4个国家级、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包括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含碳废弃物资源化零碳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资源(盐湖)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煤气化技术研发工程中心、上海市钾锂战略资源国际联合实验室、上海环境保护化学污染物环境标准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还拥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科研实力雄厚,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等建立了本科生交流项目4项。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教学科研互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已成为我国资源、能源、环境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招生专业(类)名称设置为工科试验班(能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社会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及“能源与经济”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工科试验班(能源与环境)

工科试验班(能源与环境)面向国家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以能源、化工、环境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背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工程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具备科学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能分析、解决能源、环境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产业视角和国际视野,未来有潜力成长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能在我国能源、环境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工科试验班(能源与环境)学生原则上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前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第一学期学习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于1981年开始招生,于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于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高校一流学科,2014年、2017年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专业,2018年建设环境工程全英文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项目。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及工程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导24名、教授19名,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5名;拥有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创新团队。

专业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一流课程)、固体废物及资源化(国家一流课程)、碳中和技术概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设计基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主干课程,企业ehs风险管理(国家一流课程),环境大数据、环境工程仿真与人工智能、环境工程学科前沿讲座等热点课程。

毕业生去向:约50%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升学深造;政府机关环境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机构(检测、评价、认证等)、设计院、大中型企业与公共社区等部门。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由1952年建校时设立的“燃料工学”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调整沿革而来的更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本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所在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上海市一流学科,具有热能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教授15名,博导17名,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次,其中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5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余项,煤气化技术先后向美国和韩国的公司实施技术许可,开创了中国化工成套技术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先河。超4000平方米科研实验室、总值超5000万元先进科研实验平台(包括近百套自主研发所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仪器设备)全部向本科生创新创业科研实践项目开放。

通过系统地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本专业的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和就业适应性强。

专业主干课程: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锅炉原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能源转化工程与工艺等。

毕业生去向:近5年毕业生国内外升学深造率均超过50%;可进入电力、化工、冶金、制冷空调、城建、燃气等公司、设计院及研究院等从事技术、管理、设计、研究等工作。

 

储能科学与工程

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本专业面向国家能源革命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宗旨,整合全校的教学和科研的优势资源,进行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化学储能为特色的储能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能力的人才,弥补我国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培养不足,为我国储能行业和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家国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储能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电化学基础、传热学、储能原理、储能材料与工艺、储能系统与应用、储能专业实验等。

毕业生去向:在储能及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环境工程-社会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本双学位项目依托我校的环境工程和社会学两个专业。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工程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1998年获批准环境工程博士点,2003年获批准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获批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获批准环境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获批准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年环境工程专业获批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2012年获批准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2017年加入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2014年和2017年二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我校社会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列入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与社会学专业均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均是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属于强强联合。

本项目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治理协同有机融合,结合我校环境工程和社会学学科的优势,将环境议题的“技术性”面相和“社会性”面相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环境工程和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技术的同时,获得对环境社会问题的分析与预测能力、对环境政策的分析与评估能力,以及参与环境治理工程的执行能力。

专业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社会学双学士学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基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家国情怀、高尚情操、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从事与环境工程及社会学相关行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且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预期学生毕业后,能有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原则解决环境工程和社会领域的复杂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环境工程和社会学相关领域保持职业竞争力。

  

专业主干课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下)、固体废物及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分析及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定量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环境社会学。

毕业生去向:在政府机关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机构(检测、评价、认证等)、设计院、大中型企业与公共社区等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企业及政府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能源与经济”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本双学位项目依托我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两个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由1952年建校时设立的燃料工学专业沿革而来,2003年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需要,建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13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05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经济学专业是在1999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依托经济学系的优势资源,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于2013年上半年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并于20139月正式开始首届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两个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在能源清洁高效转化及经济分析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

本项目面向能源与经济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经济学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既掌握扎实的能源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精通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懂技术,精管理,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较好的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能源与经济双学士学位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能源与经济领域国家建设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掌握系统的能源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分析方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能源、经济及相关行业从事能源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企业及政府管理、行业经济与贸易分析、科学及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能源转化工程与工艺、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

毕业生去向:在能源、经济及相关领域的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经济研究机构从事能源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企业及政府管理、行业经济与贸易分析、科学及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网页发布时间: 2024-06-14
 
网站地图